本标准规定了SOA应用的概念模型、技术参考模型及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SOA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本标准是制定具体SOA应用的技术实现标准、质量测评标准及工程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进行数据通信的体系结构以及应遵守的通信协议。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无线传输通道,进行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
GB/T 17178的本部分为引导进行一致性评估过程对测试实验室和客户双方规定了要求。这些要求是在不同测试实验室所执行的类似实现上为获得测试结果的兼容性所必需的。测试对类似的实现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的可比较性是必要的。各种实现可以仅支持一种基本规范,也可以支持多个基本规范或基于一个或多个基本规范的一个或多个轮廓。本部分对一致性评估过程也提供了某些指南。
本标准规定了P2P网络管理的定义和范畴,将P2P网络管理划分为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和协同管理,分别定义了三种管理方式的功能和参考模型,并提出了管理信息结构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实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P2P网络管理协议设计、P2P应用系统和P2P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无线网络的分布式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物理层(PHY)。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的、便携的、移动的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工作在有限的个人空间(10 m左右),提供最高可达480 Mbit/s的传输速率。
本标准规定了GB/T 26229中所规定的PHY层与MAC层的实现之间的接口。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的、便携的、移动的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工作在有限的个人空间(10 m左右),提供最高可达480 Mbit/s的传输速率。
本标准规定了OID的国家编号体系和注册规程,具体规定了:
a) OID编号体系;
b) OID命名语法;
c) OID注册机构的职责;
d) OID的注册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OID的注册、管理和维护。
GB/T 17969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户能产生128比特标识符的格式和生成规则,而这些128比特标识符或被保证是全球唯一的或被保证是高概率的、全球唯一的。
遵守本部分以每100 ns生成一个新的UUID的速率来生成的UUID既适用于暂时使用,也可作为永久标识符。
本部分是起源于UUID及其生成的早期非标准规范,并且在技术上等同于这些早期规范。
本部分规定了用于UUID的基于Web的登记机构操作规程。
本部分还规定和允许使用UUID(登记的或不登记的)作为在弧{joint-iso-itu-t uuid(25)}之下的OID部件。这使用户能生成OID,而无需任何登记规程。
本部分还规定和允许使用UUID(登记的或不登记的)来形成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