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通过在氧中将硫和碳燃烧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用红外法检测进行钴粉中硫和碳量测定的方法。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01%~0.2%。
本标准规定了用标准漏斗(霍尔流速计)测定金属粉末(包括硬质合金粉末)的流动性的方法。
本标准只适用于能自由流过规定的孔径的粉末。
本标准适用于用磁饱和感应测定仪测定硬质合金粉末材料和烧结制品的磁饱和。
本标准并未提出相关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在使用之前应制定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操作规范,并确定其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硬质合金在单轴向压缩负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和屈服点的方法。
1.1 本方法是利用空气透过性原理来测定金属及其化合物粉末的外表面积以及与其相关的平均等效球粒径(范围0.5 μm~50 μm)。粉末可在“供应态”下测试,或经试验室按照ASTM B 859的规定对粉末进行分散或研磨处理后测试。所测得的数值不一定完全反映粉末的实际状况,但作为粉末质量控制是十分有用的。
1.2 本标准并未提出相关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在使用之前应制定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操作规范,并确定其适应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硬质合金进行化学分析的一般要求。 本部分表1中所列各标准规定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下列元素含量的方法: 钙、钴、铬、铁、钾、镁、锰、钼、钠、镍、钛、钒。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粉末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粉末比表面积的测定。测定范围0.1 m2/g~1 000 m2/g。非金属粉末及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测定亦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所测定比表面积为粉末的总比表面积,包括氮分子可进入粉末体的任何开孔比表面积;它不同于用空气透过法测定的比表面积,后者系指包络表面积。
本部分规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铬、铌、钽、钛、钨、钒的碳化物,上述碳化物与粘结金属的混合物以及硬质合金(包括完全除去涂层的涂层硬质合金)中的钼、钛和钒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铬、铌、钽、钛、钨、钒的碳化物,上述碳化物与粘结金属的混合物以及硬质合金(包括完全除去涂层的涂层硬质合金)中钼、钛和钒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