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037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注塑长方板形试样以获取单点和多点数据的模具(F型GB/ISO模具),最小试样尺寸为≥90 mm×80 mm,首选尺寸为120 mm×80 mm,首选厚度为2 mm。已发现该尺寸试样可提供最大的各向异性特性,且仅对注射速率有轻微的敏感性。使用两型腔模具是首选的。对于塑料零件的设计,这将为拉伸性能提供上限和下限。由于模具填充速率和零件几何形状对各向异性的影响,将注塑试样板厚与给定零件的厚度相匹配是不合适的。
材料各向异性的研究是用于指导模具设计的而非用于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热塑性塑料注塑过程中,熔融聚合物的流动可影响如玻璃纤维这样的类似填充物的取向或聚合物链的取向,这将导致材料的各向异性。
本部分中,流动方向被定义为从浇口到模具型腔远端的方向,横向指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方向。
F型GB/ISO模具并非用于替代测定热塑性塑料模塑收缩率试样制备的D型模具。
本部分适用于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制备具有可再现性的长方板形试样。
GB/T 1632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聚碳酸酯稀溶液中黏数(也称为比浓黏度)和相对黏度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聚碳酸酯(PC)纯料和共混物以及有或者未添加其他填料的混合物。
GB/T 39690的本部分规定了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回收混合物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
本部分适用于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回收再循环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是来自模压和挤出的消费品包装的柔性或刚性PP、PE材料。不适用于运输、处理或储存危险品的包装材料回收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回收树脂和新树脂的混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含有特殊类型PE或PP的混合物,如PE-UHMW,TPO等。
PP和PE回收混合物的类型是通过基于以下指定性能水平的分类系统来区分的:
a) 组分;
b)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c) 密度;
d) 颜色。
并不意味着具有相同命名的材料必然具有相同的性能。GB/T 39690的本部分不提供工程数据、性能数据或用于说明材料特定用途和/或加工方法所需的处理条件的数据。如果额外的性能数据是必需的,如可行,应按ISO 18263-2的规定测定。
GB/T 39690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模塑和挤出的柔性和刚性的消费品包装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回收混合物的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的标准方法。不适用于运输、处理或储存危险品的包装回收物。由于不可能得到回收物中稳定剂含量的信息,因此有必要根据需要添加稳定剂。本部分规定了试样的前处理条件和状态调节的要求。
GB/T 36805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高速拉伸机测试塑料材料在宽应变速率范围内拉伸性能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拉伸速度在10 mm/s以上的拉伸试验。
注: 宽应变速率范围包含速率近似于冲击加载情况下的高应变速率。
本标准规定了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重要表征特性、检测方法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聚乙烯(PE)塑料再生料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如下参数的方法:
a) 压缩强度和相对形变;或
b) 10%相对形变时的压缩应力;和
c) 需要时,硬质泡沫塑料的压缩模量。
有两种方法:
——方法A利用横梁位移来测定压缩性能。当需要测定10%相对形变时的压缩应力时规定使用方法A。
——方法B利用固定在试样上的应变测量装置(接触式引伸计)或相似装置直接测量试样形变。当需要测定压缩模量时规定使用方法B。
注: 方法A和方法B均可测定(在最大负荷时的)压缩强度。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评估塑料在受控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的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办法,该体系的固含量不大于15%。该体系在污泥污水、牲畜粪便或垃圾的处理场中较常见。该方法旨在测定材料中的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等生物气体的转化率。
在碳含量已知的情况下,该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
——天然和/或合成高分子,共聚物或其混合物;
——含有增塑剂、染色剂或其他化合物的树脂;
——水溶性聚合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测试浓度下对实验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材料。
注: 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试验测定(如:ISO 13641-1或ISO 13641-2)。
本标准描述了用于测试在水介质、活性污泥、堆肥、消化污泥和土壤中的最终有氧和厌氧生物分解性能用试验样品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达到试验样品的尺寸一致性,从而提高制品最终生物分解性能测试的过程中,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这些方法适用于以下材料:
——天然和/或合成聚合物、共聚物及它们的混合物;
——含有如增塑剂、颜料等添加剂的塑料材料;
——含有有机或无机填料的塑料复合材料;
——上述材料制成的制品。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聚苯乙烯(PS)和抗冲击聚苯乙烯(PS-I)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三种方法:
A法——溶解法;
B法——溶解沉淀法;
C法——顶空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PS及PS-I中的苯乙烯单体含量,也适用于同时测定PS及PS-I中其他挥发性芳香烃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