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提供框架,描述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过程,划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三个阶段——起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本标准注重起始阶段,提出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三个阶段中不确定性、信息收集、文件记录、风险信息交流和一致性等共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范围内植物及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本标准提供有关制定和评价系统综合措施的准则,作为根据有关国际标准进行有害生物风险治理的备选方案,旨在达到对输入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限定物品的植物检疫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有害生物调查和监测的目的、方法、要求、记录保存及结果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这些信息可用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非疫区的建立和有害生物名单的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确定某一地区有害生物发生状况的总体要求以及如何利用有害生物记录和其他信息确定某一地区的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并阐明了报告有害生物发生状况的推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地区有害生物发生状况的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在某一地区根除植物有害生物的程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及省级建立或再建立非疫区对植物有害生物根除的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稻纹枯病菌核、病情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等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稻纹枯病测报调查。
本标准规定了稻纵卷叶螟越冬、成虫及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卵和幼虫种群消长及发育进度调查、卵量和幼虫发生程度普查、残留虫量和稻叶受害率(程度)普查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等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越夏区病情调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病情调查和预测。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标、子囊壳成熟度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基数调查、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病情调查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