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电阻法测量分散于电解质溶液中颗粒粒度分布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通过测量脉冲高度以及脉冲和颗粒体积或颗粒直径的相关性来得到粒度分布,测量范围约为0.4 μm~1 200 μm。
尽管在本标准中没有提出特定材料的测量细节要求,但给出了如多孔材料和导电性材料金属粉末的粒度分析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筛分和过滤的工业金属丝编织网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质量文件、订货信息和发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其材料为钢、不锈钢或有色金属的工业金属丝编织方孔网。不适用于织后镀覆的金属丝编织网、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网和金属丝焊接筛网。
对筛分以外用途的金属丝编织网,订货时由供需双方达成协议才可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的结构型式、型号与尺寸、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网孔基本尺寸125 mm~2 mm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以下简称预弯成型网),特殊规格可由供需双方协商。
GB/T 6003的本部分规定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GB/T 6005中筛孔尺寸从20 μm到125 mm的试验筛。
GB/T 5330的本部分规定了工业用金属丝筛网和金属丝编织网的网孔尺寸与金属丝直径的组合。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用金属丝筛网和金属丝编织网。
GB/T 26645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液体重力沉降法分析微粒材料粒度分布的方法,典型的粒径测量范围为0.5μm~100μm。
本部分适用于浆料或可在液体中分散的微粒材料的粒度分布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是正的,但也可用于测量比分散相密度低的乳状液滴的粒度分布。颗粒在悬浮液中不能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对危险材料需要采用基本防护措施,尤其是使用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作为连续相时,分析者要先做防爆试验。
GB/T 26647的本部分给粒度测定装置的选择和操作提供指导,这类装置通过测定在气相中或液相中光与单个微粒的相互作用现象来测定粒度与微粒数目。测得的粒度为光学等效粒度,它等效于测量体系作出同样响应时标准微粒的粒度。这种定义需要使用粒度已知的标准颗粒校准粒度仪。
本部分适用于直径从约0.05微米到几毫米范围的微粒。约0.05μm~20μm范围内的气载微粒主要由光散射法测定。较大的微粒可由光消减传感器测定。对于液载微粒,尺度在0.05微米到几微米范围内的微粒可由光散射法测定。1微米到毫米尺度范围的微粒由光消减法测定。任何粒度仪所能测定的尺度范围通常接近100∶1,当大于最小微粒尺度约100倍的微粒以较好的分辨力测定时,得到的结果大于或等于仪器最大尺度通道的阈值尺度。
本部分考虑的是在粒度仪的光敏感区内由于单个微粒的存在所引起的收集光通量响应的变化。由于这个原因,那些依靠光与微粒相互作用产生的数据,仅指示微粒运动程度的仪器不在本部分内讨论。
GB/T 15445的本部分是为累积粒度分布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的颗粒系统的粒径表征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可以明确地验证用粒度分布函数所作的计算。
本部分中解释了对数正态概率坐标纸的设计以及矩、中位径、平均粒径和体积-比表面积等的计算方法。对数正态概率分布常常适用于表述任何维度的累积粒度分布。
本部分适用于以个数、长度、面积、体积或质量为基准所表征的累积分布,可以由一系列平行线表示,且是从其中任何一条已知线的位置均可以确定其他所有线的位置。
GB/T 21650的本部分规定了通过低温气体吸附测定微孔材料的微孔体积和比表面积[1]~[7]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IUPAC分类的Ⅰ、Ⅱ、Ⅳ或Ⅵ型等温线(见GB/T 21650.2—2008中的图1和ISO 9277:1995),本部分不适用于化学吸附或吸收。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烧结金属丝网多孔材料及其元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将编织成形的不锈钢金属丝网多层复合后,采用轧制成形和真空烧结工艺制成的不锈钢烧结金属丝网多孔材料及其元件。
用其他材料制作的多孔材料及其元件产品,亦可参照执行。